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39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摘要:
在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LIFAC)脱硫后的低温高湿烟气中添加适量蒸汽建立蒸汽相变所需的过饱和环境,促进水汽在细颗粒物表面凝结,进而由高效除雾器脱除凝结长大的含尘液滴。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实时测定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维萨拉温湿度变送器测试烟气温度和湿度。考察了活化水添加量、蒸汽添加量、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及除雾器性能对应用蒸汽相变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LIFAC脱硫后的低温高湿烟气中添加蒸汽,烟气过饱和度随蒸汽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应用蒸汽相变可有效促进细颗粒物脱除,其促进作用随烟气过饱和度的升高、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减小和除雾器效率的提高而增强。
摘要: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一种煤和两种城市污水污泥(S1和S2)及其混合物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揭示了煤和污泥在氮气中的热解特性及污泥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煤和污泥的热解特性参数不同,主要表现在总失重率、失重速率及挥发分析出温度区间等。煤与污泥S1混合有助于增加样品的热解总失重率,提高失重速率;污泥S1与煤的挥发分析出区间部分重合,污泥灰中含的无机物对煤的热解起到催化效果;煤和S2污泥混合后热解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相互作用;煤与城市污水污泥混合物的相互作用与样品特性和混合比例有关。
摘要:
通过与常规热风干燥方式比较,研究生物质微波干燥过程及其对热解的影响,以探索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工艺中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原料预处理的可行性。干燥实验表明,微波炉的干燥速率明显大于烘箱(5倍以上),同时在微波快速干燥过程中,原料内部的孔隙结构得到了改善。热天平上干燥样品的热解表明,微波干燥处理有利于生物质的热解,特别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物油蒸汽的二次裂解反应,从而使实际流化床热解液化装置中的生物油产率有所提高。研究表明,将微波干燥技术用于生物质热解液化的原料预处理过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可行性。
摘要:
采用管式炉反应器在550℃~850℃进行了半纤维素的高温快速热裂解实验,以了解其热裂解产物分布及热解规律。结果表明,半纤维素热解三相产物中,气体产物产率最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主要成分为H2、CO、CO2、CH4 以及小分子烃类。液相产物中主要是酸类、醇类、呋喃、环戊烯酮类化合物,以及苯酚等芳香化合物,其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而焦炭产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其中残留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醇类、酮类及脱水糖等。
摘要:
稻秆资源分散、水分含量高且密度低、热值低,烘焙预处理技术能够降低收集运输的物流成本,获得的固体产物能量密度高、可磨性好,适于气流床气化。在固定床热解装置上通N2保护,稻秆分别经过200℃、250℃、300℃烘焙30min,得到的固体产物在热重分析仪中与CO2进行非等温气化实验,升温速率20℃/min,终温1200℃。实验结果表明,稻秆烘焙产物以固体剩余物和不凝结气体为主,还有少量可凝结液体(水分和焦油)。气体产物中CO2所占比例超过80%,其次为CO和微量CH4。预处理温度越高,固体剩余物越少、气体产物越多,可凝结性液体变化不大。稻秆烘焙过程的能量产率为40%~60%,随温度升高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缓慢降低两个阶段。固体剩余物的可磨性相比原始稻秆有了很大的提高,易于制细粉用于气流床气化。烘焙温度升高,所得固体产物气化反应性提高。根据Coats-Redfern法确定烘焙稻秆焦-CO2气化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求得反应活化能73kJ/mol~88kJ/mol。
摘要:
 合成出了适合于含油污水处理的憎水性离子液体,研究了离子液体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条件。当离子液体与含油污水体积比为1∶5,pH值为5,处理15min后,水中油的去除率为95.6%,CODCr的去除率为93.5%,表明应用离子液体可以有效地去除油田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考察了再生离子液体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其五次平行实验的除油率达95.4%,CODCr去除率为93.2%,表明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离子液体对含油污水处理的作用机理。
摘要:
运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FT-ICR MS),研究委内瑞拉奥里常渣减黏裂化反应前后杂原子组成及分布。常渣中O2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裂化反应使O2、O1、N1O2、S1、O1S1、O2S1类化合物减少,甚至消失,而N1、N2、N2O1、N2S1、N3、N3O1、N1S2类化合物增多,减黏产物中N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最大。减黏前原料中等价双键加环数(DBE)为3和4的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较高,表明2、3元环环烷酸是委内瑞拉奥里常渣酸性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但反应使得O2类化合物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碳数减小,主要是DBE为1~4的化合物。奥里常渣中N1类化合物相对丰度分布的质量重心在DBE为12处,减黏产物中N1存在两个质量重心DBE为12和DBE为15处,但是碳数分布范围及丰度较强的碳数均降低,表明N1类化合物主要发生侧链的裂化反应。
摘要:
 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Ca/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合成气和水蒸气气氛对二甲醚制丙烯(DTP)反应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丙烯选择性以及副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失活催化剂再生后催化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气氛对DTP体系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二氧化碳为反应气氛时催化剂稳定性最好,丙烯选择性最高,副产物选择性较低;一氧化碳、合成气、氮气的效果次之;水蒸气的效果最差。再生后催化剂的性能表明,CO2作反应气氛对DTP生成有利。
摘要:
 以不同浓度KOH处理钛酸丁酯水解产物得到KOH改性TiO2载体。使用N2吸附、热重-差热分析-示差扫描量热、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透射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KOH对TiO2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KOH对TiO2有较显著的改性效果,改变了TiO2的电子结构。对KOH-TiO2负载的金催化剂,K的给电子作用有利于金维持其零价态,从而提高催化剂的CO氧化反应活性。但KOH浓度过高,使载体孔道堵塞,吸附能力减弱,导致金粒子发生团聚,分散性变差,活性下降
摘要: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载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热分解法制备了钴基催化剂Co/A200-I和Co/A200-D,采用TG、XRD、TEM和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这些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Co/A200-I催化剂中钴颗粒没有规则的形状,但却具有较高的费-托合成反应活性;热分解法制备的Co/A200-D催化剂中钴颗粒呈一种球形二次结构,直径比较均匀,对于费-托合成反应具有较高的轻质烃选择性。此外,载体比表面积对催化剂结构也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Co/A200-D催化剂,Co/A380-D催化剂的载体比表面积较大,这使得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而较难还原,但还原后Co/A380-D催化剂拥有较高的钴分散度和较好的反应活性
摘要:
以ZrOCl2·6H2O和Al2(SO4)3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共沉淀法制得一系列不同ZrO2质量分数的ZrO2- Al2O3复合氧化物载体;并以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Co和Mo质量分数分别为6.0%和16.0%的CoMo/ZrO2-Al2O3催化剂。BET、XRD、H2-TPR和NH3-TPD等表征结果表明,ZrO2-Al2O3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与较大的孔容、孔径,随着复合载体中ZrO2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载体比表面积逐渐减小。ZrO2-Al2O3复合载体能高度分散活性组分,钴钼负载量接近其在载体上的单层分散阈值。相比于CoMo/Al2O3,CoMo/ZrO2-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还原性能和较多的表面酸性活性中心,由此导致其在苯酚加氢脱氧(HDO)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加氢脱氧活性和苯选择性。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TiO2-ZrO2催化剂,对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甲醇选择氧化生成甲缩醛(DMM)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氧化物载体TiO2或ZrO2负载的钒基催化剂相比,V2O5/TiO2-ZrO2对甲醇选择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XRD、NH3-TPD和H2-TPR表明,ZrO2的加入有利于增加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并改善钒物种的氧化还原性,使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醇选择氧化性能。钒的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钒物种的存在形式和颗粒大小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V2O5质量分数5%~10%的催化剂甲醇氧化性能最好。
摘要:
向Ni-YSZ/YSZ/LSM(Ni-Y2O3稳定的ZrO/YSZ/La0.85Sr0.15MnO3-δ)电池阳极通入不同浓度的干甲烷,利用气相色谱对阳极尾气进行原位检测,研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干甲烷在Ni-YSZ阳极上所发生的反应。通过理论开路电压和实测开路电压的比较、阳极尾气的定量分析以及CH4在Ni基阳极上基元反应活化能分析,发现操作温度1000℃时,3.85%和5.66%甲烷为燃料的Ni-YSZ阳极电池,在电流密度由低到高的过程中,甲烷在Ni-YSZ阳极上顺序发生部分氧化反应、CH4+2O2- → CO+H2O+H2+4e-、CH4+3O2- → CO+2H2O+6e-和完全氧化反应。随着后续反应的相继发生,前面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摘要:
在满足国Ⅲ排放的现代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掺烧不同比例F-T柴油混合燃料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烧比例的加大,发动机的动力性略有下降,在外特性上,与燃烧国Ⅲ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扭矩最大下降2.2%,而燃油消耗率最高下降7.1%,有效热效率提高了4.5%。在十三工况的排放上,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颗粒(PM)的比排放量较国Ⅲ柴油均有明星下降,其中尤以燃用F-T柴油下降的幅度最大,PM降低了25.5%、NOx降低了11.7%、HC降低了39.3%、CO降低了33.9%。F-T柴油是柴油机的优良替代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