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4年  第32卷  第05期

显示方式:
摘要:
运用半连续反应装置对山西吴家坪煤中汞在亚临界水中的脱除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为290 ℃、320 ℃ 、350 ℃、 380 ℃,反应压力为5 MPa、10 MPa、15 MPa,萃取时间为10 min、30 min、60 min、100 min时对汞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0 ℃~380 ℃,随着温度升高,汞脱除率明显增加;在5 MPa~15 MPa,压力越大,汞的脱除率也越大;在10 min~100 min,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汞脱除率增加;在380 ℃, 15 MPa, 1 h,汞的脱除率最大可达96%以上。
摘要:
研究了煤在不同氧体积分数、混有CO2气氛下燃烧硫析出特性,结果表明,煤在低氧、混有CO2气氛下燃烧,SO2和H2S析出速率曲线均呈现双峰结构,H2S析出率明显增大,硫析出时间延长;在高氧气氛下,SO2和H2S析出速率曲线均呈现单峰结构,硫析出时间缩短。煤在低氧体积分数、混有CO2气氛下燃烧能够改善煤灰自固硫能力,降低硫的最终析出率;煤在高氧体积分数、混有少量CO2气氛下燃烧与空气气氛下燃烧相比,硫的最终析出率无明显变化。
摘要: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0。结果表明,各混合燃料热解起始温度大致相同,随煤焦比减小,挥发分析出速率变缓,最大释放速度所对应的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减小,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减小;随煤焦比增大,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最大燃烧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随煤焦比减小,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增大。
摘要:
针对热电厂烟气中排放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在实验室规模上研究了六种吸附剂对烟气中典型的PAHs, 如萘(Nap)、芴(Flu)、菲(Phe)的吸附脱除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结构特征与Nap,Flu,Phe高温脱除的相关性,并对煤质活性炭(AC-1)在160 ℃~200 ℃下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PAHs的吸附能力与其结构参数中BET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具有紧密相关性,而与中孔体积没有明显关系;活性炭表现出很好的脱除烟气中PAHs的作用;吸附剂对PAHs的吸附能力随着PAHs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随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PAHs的碳原子数和芳环数增加,其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也增强。
摘要:
利用添加剂调制改性的方法,考察了以碳酸钠为代表的金属盐对石灰石微观结构的影响,得出调制改性优化了石灰石的物理结构,并在离子比γ为15∶1的加入量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借助定硫仪比较了O2-CO2气氛下调制前后石灰石对燃煤SO2释放的影响,并对燃烧产物进行灰熔点分析及灰成分的XRD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煤粉燃烧结渣特性的前提下,改性后的石灰石可以更有效地抑制SO2的排放,固硫效果在1 000 ℃时达到最佳。
摘要:
为了降低燃煤电站锅炉的NOx排放量,在阐述空气分级配风方法降低NOx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应用CFD计算软件FLUENT 6.0,对一台330?MW电站锅炉采用空气分级配风方式,对其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冷态、热态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NOx排放的测试数据与模拟数据。结果表明,旋流燃烧器对冲布置的锅炉炉内空气呈对称分布,炉内温度沿炉膛高度先升高,然后又略有降低。炉内燃烧区温度最高,O.2体积分数最低,NOx密度最高,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温度和NOx密度逐渐降低。对现有锅炉在不进行结构改造和不增加设备投资情况下,通过对某些燃烧器功能的适当调整,运用空气分级技术达到了降低NOx的目的。
摘要:
对白云石、石灰石作用下生物质热解焦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积炭失活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较长反应时间内催化剂积炭量和焦油转化率的变化情况。最长运行时间32 h,所得积炭质量分数为3%~15%,焦油转化率下降到70%左右。对不同来源焦油的生焦性、催化裂化反应条件等对积炭形成的影响作了考察,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催化活性与积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单层积炭和多层积炭阶段线性和指数形式的关联式。
摘要:
针对我国在进行生物质灰分分析时采用煤质分析标准的现状,对八种生物质分别在高温(GB/T212-2001中规定的温度,820 ℃)和低温(ASTM/E 870-82(1998修正)中规定的温度,600 ℃)下进行了灰化,测定了灰分量,并利用EDX-SEM对灰成分和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灰化温度对灰分量、灰成分和灰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生物质灰分性质分析时宜采用低温灰化的方法。
摘要:
选取12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通过等离子体热解实验考察了煤的挥发分产率、煤中氧质量分数、灰分产率对乙炔收率和结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产率为30%~40%的烟煤,热解时具有较高的乙炔收率;含氧量越高的煤,生成的碳氧化物越多,相应的乙炔收率较低;煤中的矿物质与乙炔收率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但煤中的矿物质有利于CO的生成。影响结焦量的主要因素与煤的矿物质密切相关,煤中掺入二氧化硅和天然河沙能够明显增加结焦量,改变结焦形态。
摘要:
研究了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热解过程中气、液、固三相产率与裂解温度的关系;气相组成、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热解过程的机理。实验表明,在350℃~400℃,气相成分主要是CO2、CO所占比率为95%;随着温度的升高,H2、C2H4、CH4等气体的比率逐渐增高,CO、CO2的体积分数在逐渐降低。在450℃~500℃,CO、H2所占的比率达50%。GCMS,IR分析表明,裂解过程产生的液体主要是由含氧的化合物酚、呋喃及其衍生物组成;低温有利于酚类质量分数的增加,高温有利于4-乙基-2-甲氧基-苯酚、2-甲基-苯酚的增加;采用TGA分析,建立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即热解过程有两个分解阶段,在不同温度段具有不同的反应规律。在211℃~290℃具有三级反应的特征,其活化能为121.4kJ·mol-1;在290℃~418℃表现为0.5级反应的特征,其活化能为105.7kJ·mol-1。
摘要:
利用自行设计的较大物量(约10 g)的热重分析装置对城市生活垃圾典型有机组分(纸屑、木屑、织物、塑料、橡胶、厨余)的混合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由若干平行反应组成的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典型有机组分混合热解中的交互影响和非线性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典型有机组分混合热解动力学模型由2个~4个平行反应组成;混合热解中有反应发生合并的现象;热效应和组分比例对混合物综合热解特性有显著影响。
摘要:
采用分子水平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环戊烷、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在AlPO4-5分子筛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以及平均势能等。结果表明,在373 K,2-甲基丁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473 K,环戊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573 K,在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环戊烷的吸附量都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2-甲基丁烷的吸附量高于正戊烷。C5烷烃分子在AlPO4-5中吸附量的不同是由于他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低吸附量时C5烷烃分子平均势能不随吸附量变化;高吸附量时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而2-甲基丁烷和环戊烷分子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
摘要:
采用连续操作的釜式反应器,利用悬浮态的负载杂多酸催化剂HRP-12上的烷基化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值,确定了失活反应速率常数、失活反应活化能、活性保留函数的失活反应级数和烯烃摩尔浓度的失活反应级数,建立了苯与直链烯烃烷基化反应的失活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该失活反应对于活性保留函数是一级失活反应,对于烯烃摩尔浓度是二级失活反应。统计检验表明:所得失活动力学方程在显著性水平α=0.005下有较高的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和模型可信度。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MgO催化剂,用TPR、XRD、BET、H2(O2)化学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在甲烷空气部分氧化与CO2重整耦合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800 ℃焙烧的催化剂中,NiO完全与MgO形成NixMg1-xO固溶体。与低温焙烧的NiO/MgO催化剂相比,虽然NixMg1-xO固溶体催化剂的还原度较低,但可以获得较高的金属分散度和较小的金属粒径,能有效抑制积炭的生成,在反应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对于900 ℃焙烧的催化剂,由于形成了更多难还原的体相固溶体,催化剂的初活性较低。
摘要:
在确定关联升温速率、脱附峰温和脱附峰覆盖率的程序升温脱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TPD实验和模型参数估值,建立了表征催化剂酸密度、酸强度及强度分布情况的方法。研究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强度分布先变宽后趋于均匀,350?℃活化催化剂的强度分布最宽;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和酸密度随活化温度提高均呈先增大后降低、分别在350 ℃和250 ℃活化温度达到极大值的变化规律。催化剂酸性与催化性能关联的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烷基化反应速率常数与总脱附量的变化趋势相同,而催化剂失活速率常数与脱附活化能变化趋势相同;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随其酸强度的增大而变差,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酸量和酸强度有关。
摘要:
用浸渍-热分解-氢还原法(IHDHR)和浸渍-热分解法(IHD)分别制备了两种纳米尺寸的Ni/Y2O3催化剂,并应用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测试等分析技术对两种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比较。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氢气预还原与否对该纳米Ni/Y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经过氢气预还原的催化剂对低温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250?℃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81.9%;320 ℃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95.3%,对氢气的选择性为53.6%。对经过氢预还原的Ni/Y2O3催化剂进行了60 h的稳定性测试。
摘要:
在蒙脱土原粉中引入Al-、AlZr-、AlCe-交联剂,分别制备交联蒙脱土。测试表明:与蒙脱土原粉相比,Al-、AlZr-、AlCe-交联蒙脱土的底面间距明显增大,热稳定性显著提高;AlZr-、AlCe-交联蒙脱土的底面间距比Al-交联蒙脱土更大,热稳定性更高。以交联蒙脱土为载体,制得负载型Cu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lZr-、AlCe-交联蒙脱土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Al-交联蒙脱土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50 ℃时,甲烷在AlZr-、AlCe-交联蒙脱土催化剂上的转化率约90%。
摘要:
采用贵金属钯系催化剂,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低压加氢生成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考察了温度、压力、液体空速、氢油比等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进行了200?h的催化剂寿命评价,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氢油比的升高,转化率明显提高,选择性变化较小;液体空速增大,转化率和选择性均降低,压力对转化率和选择性影响较小。在220 ℃,4.0 MPa的条件下,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转化率大于95%,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选择性大于94%,金属钯是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中心。
摘要:
通过XRD,NH3-TPD,IR,比表面与孔结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HZSM-5分子筛(硅铝比为38)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热处理时的酸性与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HZSM-5分子筛的结晶度稍有增大;酸性明显减弱,弱酸位增多,强酸位相对减少;IR谱图上有一定的蓝移;比表面与微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增大。
摘要:
采用浸渍和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了一系列H-Beta沸石负载钯催化剂,并用XRD,N2吸附和氨程序升温脱附进行了表征。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在总压4 MPa,270 ℃,液体空速为16 h-1和硫的质量分数为100×10-6的条件下进行了四氢萘的加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钯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载体的硅铝比有关系。对Pd/Beta25(25是硅铝比,下同)来说,离子交换(IE)催化剂的加氢活性高于对应的初湿浸渍(IWI)样品。对于所有离子交换催化剂,Pd/Beta80(IE)在整个反应期间催化活性及抗硫性最好。Pd/Beta25(IE)四氢萘的初始转化率高达77%,失活最快,8 h降到10%;Pd/Beta60(IE)初始转化率为60%,8 h后为16%;Beta80负载催化剂最稳定,起始和8 h后转化率分别为75%和55%。离子交换的Beta80负载Pd催化剂的优良催化活性可以归结为催化剂中有较高比例的中强和强酸性位的存在,尤其中强酸比例较高,同时较多中孔的存在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少量Al2O3的添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
摘要:
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CuZnAlO类铜系催化剂和采用水滑石类层柱材料(LDHs)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共沉淀法制备的CuZnAlO类铜系催化剂考察了ZrO2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发现Zr的质量分数为10%的催化剂显著提高CuZnAl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该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0.1 MPa、250 ℃、H2O/MeOH摩尔比1.0~1.3、3.56 h-1。在此反应条件下进行了COPZr2催化剂150 h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反应稳定性。甲醇转化率和氢产率分别约为88%和83%,产物湿基组成中H2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3%和0.20%~0.31%。对LDHs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70 h反应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虽具有较高的起始活性,但随反应进行,活性有所下降,30?h后基本保持稳定,甲醇转化率和产氢率分别为73%和66%,产物湿基组成中H2和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和0.07%~0.08%。该类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虽较差,但却可以显著降低产物湿基组成中CO的摩尔分数。对LDHs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使催化剂中CuO晶粒分散更为均匀,颗粒更细。
摘要:
采用SC-132定硫仪对水泥生料的燃烧固硫特性进行了评价,利用XRD、SEM对煅烧样品进行矿相组成分析及矿物形态分析,讨论了水泥生料高温固硫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段固硫物相的热稳定性是影响水泥生料固硫效率的决定因素。水泥生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具有85%以上的固硫效率。850 ℃时已有CaSO4形成, 1 050 ℃时CaSO4开始分解。1050℃~1250℃生成耐高温的硫硅酸钙、硫铝酸钙等复合矿物。1300℃时铁铝酸盐固熔体等将硫酸盐的表面包裹,抑制其高温分解,使水泥生料在1300℃时仍有较高的固硫效率。
摘要:
研究了如何利用萘油中的有效成分合成出性能良好的水煤浆添加剂。通过合理的正交试验设计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合成萘油添加剂的较佳工艺条件,即在75 g的萘油中,加入浓H2SO4 30 mL,在160 ℃时磺化2 h;加入HCHO 25 mL,在105 ℃时缩合1.5 h。利用实验合成的萘油添加剂与纯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作添加剂分别对庞庄煤进行制浆实验。结果表明,萘油添加剂性能良好,可显著降低萘油添加剂的成本。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萘油添加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出萘油添加剂主要为含有-CH2-,-SO3-等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对萘油添加剂改善水煤浆性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摘要:
摘要: